微信扫一扫
漳州市委编办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有保有压、增减平衡、精打细算,切实管好用活机构编制重要执政资源。
一是实现由粗放供给向精准配置转型。认真贯彻落实控编减编工作要求,探索建立机构编制事项论证机制,对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区)提出的设立机构、增加编制、使用编制等事项逐一梳理分析,厘清历史脉络,把准当前现状,并与省内其他地市横向对照比较,充分论证必要性、紧迫性和可操作性,从严从紧控制机构设置审批,扭转了有编制就进入、有职数就使用的不合理现象,既守住“两个不突破”红线,又提升了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二是实现由传统管控向主动保障转型。牢牢把握“重大决策优先保障、重要工作重点考虑、重点民生尽量调剂、各项工作统筹考虑”的原则,建立机构编制随职能变化相应调整的动态管理机制,有效盘活低效沉淀资源,实现机构编制资源集约高效使用。先后从市直调剂30名编制下沉龙文区和高新区,从南靖县协调27名编制划拨高新区,切实保障编制紧缺地区社会事业领域用编急需。
三是实现由被动核实向主动监督转型。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月抽查、季汇总、年通报”制度,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定期组织开展机构编制自查和信息网络巡查,随机开展机构编制实地核查,主动介入了解掌握各地各部门机构编制情况,并及时督促指导市直单位和芗城、龙文、龙海、漳浦、长泰、华安等县(区)整改超规格设置内设机构、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切实维护机构编制法制权威和管理秩序。(漳州市委编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