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国新闻网、中国台湾网、人民网等:闽台戏曲专家共探歌仔戏“古戏新诠”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民生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中国新闻网、中国台湾网、人民网等:闽台戏曲专家共探歌仔戏“古戏新诠”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5/03/25 17:33:4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167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中新社漳州3月7日电 (高淑萍 陈小环)“传统是创新的源泉活水,只有在保持传统内核的基础上,歌仔戏才有创新的能力。”台湾戏曲学院副校长蔡欣欣教授说。

  7日,一场以歌仔戏为主题的“闽台传统艺术学术研讨会”在闽南师范大学举行,漳州市人大副主席李珊珊、台湾戏曲学院副校长蔡欣欣、漳州市国家一级作曲家陈彬、漳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黄清河、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郑玉玲等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探闽台歌仔戏传承与保护。

  台湾歌仔戏在福建又名芗剧,迄今约有百余年历史。在传承的道路上,两岸歌仔戏专家付出了很多努力,然而,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歌仔戏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传承危机。

  2006年,在华人歌仔戏创作艺术节中,蔡欣欣教授选了三座现代化的城市——福建厦门、新加坡、台湾台北,为这些城市的剧团出了个命题“古戏新诠”。台湾剧团则将《狸猫换太子》改编成了《金水桥畔》,新加坡和厦门分别选《玉堂春》、《窦娥冤》进行改编。

  在台湾,庙会民戏是歌仔戏为生的主体。蔡欣欣说,当下很多歌仔戏迷已上了年纪,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去看歌仔戏,台湾歌仔戏中不断有新的文化创意。

  蔡欣欣说,不仅如此,台湾歌仔戏还会邀请观众互动,上台扮演“虾兵蟹将”,“就是这种形式吸引了大批观众。”

  除了对歌仔戏本身的创新,高校也是传承歌仔戏的主要阵地。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郑玉玲教授认为,培养戏曲人才是让歌仔戏不断传唱的一个关键,年轻人的思想创意在戏曲的创作中必不可少,大陆院校也在逐渐学习台湾经验,培养新人。

  “学生的创意其实很多,有的学生把摇滚带入歌仔戏,有的将中国传统的神用西方的天使代替,有的则在现代广告中以戏曲的唱腔来配音……”蔡欣欣认为,看待传统戏曲,也需融入新思维,这便是歌仔戏的一种传承创新。

      中新社3月7日以《闽台戏曲专家共探歌仔戏“古戏新诠”》为题编发报道我校艺术学院举办“闽台传统艺术学术研讨会”的新闻被中国台湾网、凤凰网、人民网、新浪、中国青年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10余家媒体转载。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5/03-07/7110016.shtml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投稿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