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11月10日,漳州闽南书院举办专题讲座,特邀福建师范大学马重奇教授,主讲《中西闽方言文献的挖掘与研究》,60余名闽南文化、地方文史爱好者到场听讲。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社会变迁的痕迹。其中,闽方言以其独特的音韵体系、词汇构成及语法结构,在中国乃至全球汉语方言研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西方对于语言多样性的探索与研究,为理解不同语言现象提供了多维视角。讲座中,马重奇从闽方言西文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闽方言韵书与西文研究文献的挖掘与研究、中西闽方言文献的研究方法与思路等三个方面,运用大量例子,鲜活生动地讲述了中西闽方言文献对闽方言研究的重要意义。
明代以来,不断有外国传教士来闽传教,他们研究闽方言,编撰了闽东、闽南、闽北方言的字典、辞书及研究著作。马重奇表示,这些文献正是福建方言史研究的宝贵资料。目前已发现明清时期的漳州中西闽南方言文献11种,其中《汉西字典》《西班牙华语词汇》《西班牙—华语辞典》等西方文献7种,《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渡江书十五音》等中方文献4种,为研究闽南方言提供了重要参考。(记者 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