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市区157条道路做“彩超”  采用三维探地雷达技术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民生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市区157条道路做“彩超”  采用三维探地雷达技术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5/03/26 09:39:3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来源:闽南日报 58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记者从市市政工程中心获悉,为确保市民脚下通行安全,今年我市计划对市区胜利路、腾飞路、水仙大街、迎宾大道等157条市政道路开展地下空洞探测,涉及道路总长约205公里、车道长度约410公里,预计于11月前完成全部“体检”作业。

据悉,地下空洞主要由雨水冲刷渗流、地下管道老化和超负荷运行、地下工程施工不当、上部重载交通和振动荷载作用等引起。一旦空洞引发路面塌陷,会导致四周路面承受压力增大,不仅潜在安全风险增多,道路修补重建难度也相应加大。自2020年起,我市连续四年采用雷达探测技术对市区市政道路管网密集的车道地下区域开展探测工作,实现市政道路检测全覆盖,累计测线近3607公里,发现并及时处置病害538处,其中空洞120处、脱空418处。

“今年我市将地下空洞检测设备升级为自主研发的三维探地雷达技术,在去年二维探地雷达技术基础上更新阵列天线技术,通过设置多通道雷达天线发射器,实现对探测区域的高密度、快速度、全覆盖扫描,提升检测作业的效率和精度。”市市政工程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探测过程中,我市还将雷达数据与GPS空间定位数据进行关联,实现探测、定位一体化,通过单方向数据采集就能同时得到检测方向和其垂直方向的双向数据信息,有效拓展探测宽度、丰富检测内容、提高检测分辨率。此外,我市今年创新采取三维技术识别展示坍塌隐患空间的特征,方便检测人员快速确认病害大小、尺寸和埋深程度,及时对问题路段采取钻芯取样、开挖注浆等处置措施,保障道路安全通行。

为减少对交通通行的影响,我市此次做道路“彩超”采取深夜作业模式,避开交通高峰期,选择在夜间10时至凌晨4时进行,整个探测过程预计将持续2个月。(记者 蔡柳楠 通讯员 向永煌 林毅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投稿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