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聚焦中心工作 聚情民生福祉 聚力依法履职
李东河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记者 陈逸帆 摄
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1月11日,在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东河代表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市人大常委会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提出2024年工作任务安排。
过去一年主要工作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围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聚焦中心工作,聚情民生福祉,聚力依法履职,务实奋进,担当作为,全年共召开10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28项专项工作报告,开展1次专题询问,颁布实施2部地方性法规,审议3部地方性法规草案,组织12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和34项专题视察调研,选举我市的省十四届人大代表67名,全面完成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亮点一:强化政治建设
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持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兴起学习热潮。
坚定不移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会议、重要活动29次、77项。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8人次,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坚定不移服务中心大局。紧扣“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七比一看”竞赛,全方位、多角度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按照市委的具体要求,监督检查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安全生产等工作,推动市委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亮点二:增强监督实效
助推经济向好发展。听取审议计划、“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9+5”产业集群发展状况等报告,专题调研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闲置土地处置等,为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发展大盘、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深化预算审查监督,作出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听取审议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等报告,审查批准市本级决算,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跟踪监督183个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促进优化营商环境,作出设立“漳州企业家日”决定,持续跟踪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推动兑现企业奖补资金1.07亿元,深化“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全力帮助企业解难题促发展。
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审议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督促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围绕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一次执法检查、组织一次人大代表集中视察、发出一封保护“母亲河”倡议书、汇编一本适用法律法规案例,市县(区)两级人大联动监督;跟踪监督九龙江流域(漳州段)有关保护修复工程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督促平和花山溪整治;联合厦门、龙岩人大协同监督推动九龙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共治。督查市区内河综合治理。一线督导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推动207个问题完成整改。听取审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情况报告,推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助解民生热点难题。紧盯乡村全面振兴,开展乡村振兴“十镇百村”行动视察调研、专题询问。紧盯群众急难愁盼,跟踪督促教育“双减”政策落实,专题调研耕地保护、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和中心城区防汛排涝、城市更新等情况,督促工作改进,推动补短提质,增进民生福祉。紧盯文化卫生发展,听取审议加强古厝古建筑保护利用情况报告;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建设一批具有标杆引领作用的普惠托育示范点;全力推动市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深化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紧盯社会治理效能,听取审议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情况报告,专题调研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宗教工作。
亮点三:坚持良法善治
提升立法工作质效。制定实施政务服务条例、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办法。市区内河管理规定、城市公共停车管理规定完成立法后评估,海域养殖生态保护管理办法、城市文明养犬若干规定等两部法规草案通过初审,护工队伍管理、适老化改造、涉台文物古迹保护管理等立法调研有序开展。
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组织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宪法宣誓17人次、任前宪法法律知识考试6批19人次。开展“八五”普法规划中期实施情况调研,组织水土保持“一法一例”、宗教事务条例、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办法”等执法检查;督查城镇燃气管理法规贯彻实施情况。严格对17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率先在全省实现市县(区)两级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报告、使用信息平台开展备案审查“两个全覆盖”。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听取审议市法院开展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审判工作、市公安局开展精细化管理营造良好道路交通出行环境工作等情况报告,专题调研检察机关助推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工作、全市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支持市司法局创新涉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推动设立省人大常委会侨台民宗基层联系点。扎实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395件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亮点四:改进代表工作
支持代表建言献策。精心组织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开展“我为漳州发展献一策”活动,市县(区)两级人大联动召开30余场座谈会,广覆盖、立体式、多渠道征集代表意见建议1066件,为市委决策提供参考。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提出的107件建议,全部办理完毕。
完善平台载体建设。深入开展“代表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支持每个县(区)重点打造2-3个标准化工作室,以点带面示范推进全市代表工作室建设。建立“信访局+人大代表”新型矛盾化解调处机制,合力化解矛盾纠纷,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加强履职服务保障。精心组织代表履职培训,邀请126人次代表参加集中视察、专题调研等活动,常态化召开列席常委会会议代表座谈会,不断扩大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完善代表履职档案,在“漳州人大”微信公众号开辟“代表风采”专栏,宣传优秀代表履职风采,代表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持续增强。
亮点五:加强自身建设
全面从严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实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持续推进党建与人大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支持派驻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工作,加强廉政警示教育,筑牢廉洁防线。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等制度规范,持续提升机关规范化管理水平。
实干实效深化作风建设。深化干部作风“五不”问题专项整治、“一线看作风、多维识干部”行动,加强平时考核,确保人大干部服务发展永远“在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由常委会领导牵头开展11个重点课题调研,荣获省人大常委会年度课题调研论文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锻造队伍激发工作活力。深化模范机关创建,丰富机关文体生活,组织开展市人大系统主题书画展、读书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活力、展示形象,生动讲好漳州人大故事。一年来,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老干工作、社区共建等均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新的一年工作任务安排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坚强领导下,依法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推动各项工作更好地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出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漳州实践中展现人大新担当新作为。
一、理论武装要走深走实。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市委中心工作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职能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以实干实绩展现人大担当作为。
二、服务中心要担当尽责。围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活动,紧盯重点片区、“9+5”产业集群以及“重中之重”项目,深入调研、积极建言,助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开展政务服务条例立法后评估及执法检查,调研全市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听取审议计划和预算执行等情况报告,审查批准市本级决算。
三、地方立法要务实管用。审议城市文明养犬若干规定、海域养殖生态保护管理办法、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漳州110”全域化发展促进条例等法规草案。开展涉台文物古迹保护管理、城市住宅小区服务管理、适老化环境建设、护工队伍管理等立法调研。
四、依法监督要精准有效。跟踪监督推进“百镇千村”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公安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生态治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老一少”、“民生六位”、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调研和监督检查;开展水法、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聚焦国资、教育、医疗、海洋等主题开展专题询问。深化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前宪法法律知识考试及履职评议。
五、代表工作要持续优化。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引导代表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持续推进代表工作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和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提升办理实效。组织市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举行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代表座谈,着力提升代表履职能力。(记者 蔡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