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学习先进增动力 拓宽思路谋发展
11月17日至18日,市委书记王进足、市长魏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东河、市政协主席吴文团率领漳州市党政代表团到泉州市考察学习,学习借鉴泉州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拓宽思路视野,更好推动我市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争创一流。泉州市委书记张毅恭、市长蔡战胜分别陪同考察。
如何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带着思考与探索,代表团深入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芯智造产业园、南王科技产业园,详细了解园区标准化建设、产业招商发展、管理运营、低效用地综合治理等情况。“园区规划由谁设计?运营主体是谁?产业基金如何运用?亩均税收达到多少?”代表团看亮点、学经验,勤交流、议思路,表示将认真学习借鉴泉州的好做法,加快我市工业园区标准化改造提升,以更高标准推动工业园区向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全方位展示泉台两地“五缘”情深,是泉州深化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博物馆的展陈,让代表团印象深刻,更加感受到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深厚情谊,也进一步增强了加快漳台融合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大家表示,要充分发挥我市独特对台资源优势,扎实做好“通、惠、情”文章,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近年来,泉州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动文旅经济发展取得扎实成效。在泉州古城,代表团考察了金鱼巷、中山中路、西街古城文创和古街巷改造提升情况,对古城的规划建设给予点赞,表示将借鉴泉州古城发展模式,做好漳州古城的活化利用文章,积极导入文旅经济新业态,不断丰富漳州古城发展内涵。梧林传统村落坚持“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提升”,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神留乡愁”,代表团行走在青石板上,触摸着古老建筑,感受到别样的海丝华侨文化和浓浓乡愁。大家表示,要学习借鉴泉州保护传统村落、延续乡愁记忆的好经验好做法,扎实推进漳州古村落保护利用,有机结合文旅产业发展,全面加快乡村振兴。
晋江经验馆以时间轴为主线,通过影片、图片、文字、模型等方式,全面讲述“晋江经验”的形成发展过程。代表团走进晋江经验馆,认真听取讲解,在珍贵图片、实物展示前不时驻足,感悟“晋江经验”的丰富内涵和实践成果。大家表示,将大力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民营经济、县域经济是泉州发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安踏集团从晋江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已成为全球前列的国际化体育用品集团,代表团参观了企业展厅,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和科技创新成果。大家认为,只要像安踏集团那样深耕实业、专注创新,抢抓机遇、永不止步,漳州的民营企业一定能够做大做强。在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代表团考察了石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情况。大家表示,将学习借鉴泉州石化在运营管理、产业发展方面的好做法,以更大力度支持古雷突破“油头”、延伸“化尾”,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
在考察学习结束返漳后,我市随即召开考察学习小结会议,王进足主持并讲话,魏东作点评。市领导指出,此次到泉州考察,感触很深、启发很多、收获很大。泉州在发展中展现出“有思路、有招数、有胆魄、有成果”“无旁骛、无空谈、无畏怯、无怨言”“依实情、立实际、干实事、出实效”“真用心、愿用情、敢用力、猛用劲”“必抓紧、必抓准、必抓细、必抓实”的干事情怀和担当作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看到差距的同时,我们也要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聚焦“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加压奋进、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敢打胜仗,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不辜负组织重托、人民期盼。要全力加快产业发展,围绕“9+5”产业集群,突出“一县一特色”,因地制宜培育壮大“3+X”特色产业,特别是南部片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湾区经济,北部片区要着重发展现代绿色产业、打造绿色经济带,不断夯实发展的动力支撑。要牢牢把握重点关键,聚焦我市短板弱项,广泛凝聚各方合力,持续在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招商引资、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国企要充分发挥“先行军”作用,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注重资本运作,壮大国有资产,在高质量发展中真正担起来、扛起来、强起来、大起来。要理清未来发展思路,坚持统筹兼顾、短中长期结合,围绕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目标,深远谋划、科学规划、完善计划,付诸行动,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漳州市领导黄水木、张鸿、陈文聪、廖卓文、胡栋良、季光明、兰万安、郑立敏、余向红、林少金、肖申华、洪泰伟、马涛涛、蔡兴州,各县(区)、开发区(投资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泉州市领导周小华、黄景春、张文贤、肖进才、姚飞分别参加相关活动。(记者 苏奕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