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去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把种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优新品种推广纳入全市“七比一看”竞赛进行考核,聚焦高产、优质、高效,深入实施农业优新品种推广行动,以种业振兴的成效提升现代农业质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推广农业优新品种129个,建立优新品种示范片348个,新增产值25.46亿元。
为加快推介推广优新品种,去年年初,我市专门组织召开农业优新品种推广行动研讨会和推介会,遴选确定漳州适种适养、适应市场需求、效益好的100个优新品种,作为首轮推广优新品种纳入《漳州市农业优新品种推广目录》向社会公开,并积极引进新品种,去年累计引进65个新品种。组织召开荔枝、食用菌、辣椒等20多场专项优新品种示范点现场观摩会,重点推广新品种和配套新技术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新品种种植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2022年,全市辐射带动种植业优新品种推广面积15.32万亩;畜禽优新品种年出栏85.88万头、431.6万羽;水产优新品种面积13.05万亩。
在推广过程中,我市着力整合全市科研院所、涉农高校以及种业企业资源,依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省现代蔬菜产业体系试验站、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推动形成现代种业联合攻关体系。目前,全市建立1个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自主选育30多个新品种,杏鲍菇、毛木耳、双孢蘑菇等品种已完全实现国产化;多项花卉品种创新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推动3家种业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其中,福建宝智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最大的贝类育苗基地,是我省唯一入选的贝类种业阵型企业;福建万辰生物科技公司是我省唯一入选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福建傲农生物科技公司作为上市企业,是全省2家入选畜禽种业阵型企业之一。
以种业振兴为契机,我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速品种结构调整,加快良种良法产业化开发。截至目前,我市良种覆盖率主要农作物达98.6%、畜牧98%、水产74%。全市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可供种植面积4.5万亩以上,可推动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食用菌主要品种工厂化每年繁育5.55亿袋(瓶),推动杏鲍菇、金针菇、秀珍菇等品种100%工厂化生产;水产育苗量约430亿尾(粒)、鲍鱼、蛤类苗种产量全国第一,对虾、石斑鱼、河鲀、鲷科鱼类苗种产量全省第一。(记者 吴静芳 通讯员 李开拓 李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