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漳州出台实施方案推广优新品种 加快种业振兴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民生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漳州出台实施方案推广优新品种 加快种业振兴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5/03/25 18:12:1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42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日前,《漳州市农业优新品种推广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明确以提升“种业、种子、品种”为出发点,全力加快种业振兴,实施农业优新品种推广行动,助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我市已将优新品种推广纳入全市“七比一看”竞赛活动进行考核,并专门组织召开农业优新品种推广行动研讨会和推介会,遴选确定漳州适种适养、适应市场需求、效益好的100个优新品种,作为首轮推广优新品种,纳入《漳州市农业优新品种推广目录》进行示范推广。

根据方案,我市将坚持“一粒种子决定一个产业”需求导向,突出“种业、种子、品种”核心主题,紧盯产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目标, 提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分类开展良种、良法体系建设。畜禽、水产、蔬菜和果树等主要农产品的种子种苗体系基本建立,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业企业,扶持建设一批聚集各类生产供应主体的地方特色种子种苗服务中心,建设一批规模化的农业优新品种示范片(场)。通过五年努力,把我市当前良种覆盖率的主要农作物98.6%、畜牧98%、水产70%,提高到主要农作物98.8%、畜牧99%、水产80%,确保优良种子种苗示范推广水平显著提升。

今后五年,我市将加强示范推广能力建设。在粮油、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花卉、畜禽、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领域,遴选我市适养适种成功的高产优质高效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根据产业需求,有计划地每年从省内外、境外引进一些优新品种,进行隔离试种和检疫鉴定工作,为后续高优品种推广提供有力支撑。

“良种需有良法配”。我市将结合品种结构调整工作遴选主推品种配套的关键技术,形成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各类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制定一批种养技术相融合及信息化数字化相融合的农业技术。开展全市农业发展模式调研工作,形成一品种一模式、一主体一模式等多种农业生产技术模式,满足不同农业生产需求。每年发布主推模式不少于10项。

我市还将提升科技创新攻关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逐步解决种子“卡脖子”问题。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加快良种良法产业化开发,优化推广水稻、蔬菜、水产等工厂化育苗技术。加大优新品种、特色种苗推广补贴,引导农民由买种子向买种苗转变,加快优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

为此,我市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建设。不断健全市县镇三级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建立推广体系联动机制,各县(区)每年建设优质品种成果示范片5-15个,高新区、台商区等开发区(投资区)建设示范片2-5个。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农业推广部门科技推广人员力量,组织科技特派员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户到人,推进科技特派员融入区域农业协同创新,带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有效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此外,开展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培训,把农业优新品种推广工作列入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内容,打造一支与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根据方案,我市将加强优新品种质量安全监管。把农业优新品种种养基地纳入福建省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平台管理,从生产源头保证优质农产品质量。

在推进品牌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实施种业品牌优先发展战略,鼓励创建自有品牌和商标,积极打造蔬菜、果树、水产等特色品牌,争创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互联网+种业”行动,推进种业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效率质量。建立优势企业、技术、品种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同时,积极发展涉农电商、物流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农博会、茶博会和益农信息社站点等平台,让优新品种农产品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平台一体化的订单渠道管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个体需求。(记者 吴静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投稿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