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连日的雨水让初春的夜晚倍感湿冷。
3月25日21时25分,漳州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战疫指挥部内,流调专班副组长蔡茂荣凝视着悬挂在墙上的市区地图,眉头紧锁。
地图上,用红黄色块区分出的封控区和管控区显得格外醒目。确诊病例、密接者、次密接者的活动轨迹,在眼前如同有了生命般纵横交错着。
昨日新增的一例感染者,让专班里的8名同事又经历了一场“白+黑”的奋战。轨迹跟踪、信息分析、核查比对、研判重点人群和区域范围的调整,当庞大的信息量最终被条理分明地梳理成报告时,每个人都早已双眼通红。
键盘的敲击声夹着电话铃声,接连不断从这间小小的办公室里传出,与其他九个专班忙碌的声音一起,在指挥部笔直的走廊上汇集交织。
“单日单采的3万支样本结果刚刚出炉……”“市直机动采样队员们刚结束本地采样工作,正前往支援泉州晋江……”一通通对话声中,医疗救治与核酸检测专班副组长叶阿良告诉记者,在2600余名医护凌晨集结赶往中心城区支援三区检测的那天,整个专班彻夜未眠,“点位布置、人员物资调派、标本转运、实验室检测、数据上传,每一个环节都有专班专人对接。能3次满充的大容量充电宝,大家总是用到只剩最后一格电。”
转运专班的会商桌上,冷掉的泡面静静放在桌角。来自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等部门的5名专员,正认真研究着桌上的路线图。高效、精准的命令一条条发出,往返于隔离点、采样点的“摆渡”车辆在有序指挥下,实现24小时安全高效运行。
隔离专班的电脑旁,一袋发硬的小面包早已被成堆的材料覆盖。上午11时、下午5时、夜间10时,一天三次的汇总分析并上传隔离管控人员情况报告、持续更新的最新数据,让隔离专班对应责任人员的双手几乎随时都在键盘上跳跃。
嗡嗡作响的打印机、不断响起的电话铃声,仅站在综合协调专班和舆情专班的门口,就能感受到里面的热火朝天。从连续组织五场新闻发布会、协调专家一线指导,到解决各个专班突发问题、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并为群众答疑,连续多日的奋战,让两个专班30多名成员面露疲惫,工作协作却愈发默契。
沿着指挥部长廊一路走来,守护群众“菜篮子”的保障工作专班、织密防疫“监督网”的督导检查专班、网格化统筹“红马甲”的社区管控专班、高筑城市进出要道“防火墙”的防控专班……分布在两侧的各个专班人头攒动、忙碌而有序。夜以继日,没有丝毫抱怨,有的只是全力以赴地尽责守护。
“集合,开会。”22时30分,指挥部例行碰头会召开。各个专班负责人直切主题、协商问题、研判形势、部署安排,仅30分钟的会程推进中,每个参会者都清晰快速地明确了各自任务清单。
当时钟敲响了第十一下,从会商室走出的人们又迅速四散到各个专班的办公室中。“散会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又一轮工作的开始。”综合协调专班副组长朱学森说。
才安静片刻的打印机又开始嗡嗡作响,电脑数据继续不断更新,偌大的指挥部里,电话声、交流声此起彼伏。
今夜,这里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