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在举世瞩目的“习马会”开启新时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篇章之际,闽南师范大学于11月10日上午在逸夫楼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组织召开“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座谈会,就“习马会”后学校如何继续发挥闽南地方高校办学优势,深化推进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更好地服务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方面内容展开研讨交流。校党委书记林晓峰,党委副书记吴彬镪,副校长肖庆伟,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黄江辉,以及校内外有关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台商代表和部分媒体记者朋友共30余人出席了本次座谈会。座谈会由肖庆伟副校长主持。
座谈会上,林晓峰书记首先致辞感谢各位专家嘉宾拨冗参会,欢迎大家就“习马会”后闽南师范大学如何继续深化推进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会上,林书记也分享了自己的若干学术观点。他说,“习马会”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必将对新时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林书记强调指出:两岸之所以能够维系和支撑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这种骨肉亲情关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血缘、文化、经济这三方面基本因素在两岸交流中发挥着的至关重要积极作用。
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也紧紧围绕座谈会主题内容积极发言、热烈交流。闽南师范大学台商研究中心讲座教授、厦门大学两岸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经济平台执行长唐永红表示,此次“习马会”对“九二共识”这个共同政治基础进行了再确认,是对两岸关系根本性质的明确界定,对深化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无论是维持两岸关系现状,还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抑或是深化两岸的制度化交流,都必须要有“九二共识”这一政治前提和政治基础。在其个人看来,“习马会”必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向、两岸制度化合作交流、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他还建议闽南师范大学在推动将学校的学术成果转化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的过程中,要重视地方高校智库建设,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对于被各级政府部门采纳的学术成果要有适当合理的配套奖励;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黄江辉认为,近年来两岸交流的发展和取得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两岸同胞在文化理念方面的默契,特别是在闽南文化接受方面的共同信念。在“习马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的背景下,闽南师范大学要继续彰显闽南文化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从学术角度进一步服务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特别是两岸青少年闽南文化研习交流,在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中发挥出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吴晓芳建议,闽南师范大学应该继续积极开展有利于两岸青少年交流的相关活动,既从中华文化俯瞰闽南文化的源流关系,又从闽南文化透视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大力弘扬闽南文化优秀传统,助力夯实两岸和平发展的文化基础;漳州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涂志伟认为,闽南师范大学在“习马会”后及时组织召开座谈会进行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相关内容的研讨交流、在齐推共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面积极“发声发力”,很重要也很有意义;闽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闽南民俗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郑镛教授,就深化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提出了联合办学、联合研究、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联合出版学术论著、联合创办文创产业、联合申报传承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六方面具体建议内容;台湾即时政治研究学科创始人张荣闽建议,闽南师范大学应该以闽南文化研究为基础,积极嫁接时代前沿课题,如深入探讨闽南文化对于台湾地方派系形成的影响作用等;大陆台商、漳浦天福美食城经理李庆光分享了自己作为从大陆移居台湾的第二代居民的切身成长经历,并认为要用文化的思维来教导下一代子孙,使他们了解自己的血脉历史传承,懂得“饮水思源”;漳浦台商联谊会秘书长陈熊武在会上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要从两岸青少年抓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次座谈会,充分彰显了闽南师范大学积极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进一步凝聚了专家学者深化推进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的学术共识,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闽南地方高校、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以及大陆台商齐推共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将起到积极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