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如何让教育“接地气、冒热气”,云霄办起了“流动课堂”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民生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如何让教育“接地气、冒热气”,云霄办起了“流动课堂”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5/03/25 18:12:0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54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5月10日,一堂党史“流动课堂”在云霄县下河乡仙石村开讲,上课的是县委史志室的党史学者方志南,地点就在仙石村的旧楼自然村的一个农家院落。这堂课上,党史专家负责为群众“解谜团”。

“你们村是一块红色热土,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付出了惨重的牺牲。”这是方志南的开场白。“没错!”70多岁的村民张赛国指着不远处一座破落荒败的石厝插话了,“这是我爷爷留下的房子,里面的墙壁黑乎乎的,有被火烧过的痕迹。”在张赛国记忆里,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保安队来烧村子,全家人只能到山上暂时躲避。张赛国曾经询问过缘故,答案均不甚了然。

这堂课上,方志南就为张赛国解开了疑惑。原来,仙石村曾是许克开辟云和诏县委第四区的落脚点。1936年初,云和诏县委派遣许克到仙石地区,他最先就是到外角旧楼开展革命工作,这说明旧楼的群众基础很好。从1937年至1948年,旧楼曾遭遇了多次火劫,可是旧楼人民依然顽强不屈,坚决拥护共产党。

课堂上,方志南以接地气的语言、拉家常的方式,向党员群众娓娓讲述仙石村的红色革命故事,追忆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历史。在聆听党课中,老党员张添贵有感而发,对于外角旧楼是云和诏县委建立新区过程中最早的革命基点村,他感到非常自豪。

红色党课唤起了老党员们脑海深处的红色记忆,在他们心中荡起层层涟漪。老党员们的深情回忆、讲述,也成了党史“流动课堂”中的生动章节。“红色江山来之不易,都是老一辈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要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乡亲们也打开了话匣子,你一句我一句,朴实的语言,句句说在心里头。

这样的党史“流动课堂”正在云霄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云霄县结合具体实际,组织党史专家深入一线,不拘形式,不限人数,以“流动授课、送教上门”等方式,讲清楚群众身边的故事,把“讲台”延伸到田间地头、村落院坝、施工场地等,解决了基层党史集中授课难、学习形式单一等难题,把党史学习教育变得有创意、有新意,让党员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住,打通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朱乔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投稿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