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福建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漳州专场答记者问实录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民生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福建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漳州专场答记者问实录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5/03/25 18:12:0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20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漳州绿州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温控大棚内,自动化灌溉系统运转忙。(郭 扬 摄
  1月5日,福建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漳州专场在省广播影视中心举行。在一个小时的发布会上,就中央和省内外主流新闻媒体记者聚焦关注的问题,市委书记邵玉龙、云霄县委书记王金狮、诏安县霞葛镇党委书记吕自信、诏安县西潭镇山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宏益分别进行了回答。

策划实施“一村一方案”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有机融合

新华社记者:我们了解到,2019年6月,漳州提前一年半实现了现行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请问邵书记,实现全域脱贫后,漳州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邵玉龙:谢谢,您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漳州提前一年半实现了现行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当时我们就考虑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从政策、产业、规划等方面入手,策划实施“一村一方案”,努力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有机融合。

一是注重工作衔接。我们对脱贫攻坚中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完善提升,固化优化体制机制,把重心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对全市相对贫困人口进行常态化帮扶,防止相对贫困人口致贫。

二是注重压茬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产业发展的支撑。做大做强我市水果、花卉苗木、水产等11大优势特色产业,对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一方面,产业发展可带动老百姓致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市已全面消除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正努力打造一批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另一方面,产业的发展将帮助解决就业问题,我们着力推动农业发展主体法人化,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产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局限于农业,我们扎实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食品工业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这就是以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取得的成绩。

三是注重乡村建设。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设贫困地区的生态宜居乡村。坚决杜绝增量、消除存量,加大“裸房”立面整治力度,着力解决“有新房无新村”问题。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推进“一革命四行动”,采取市场化运作管理环境卫生,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亮亮堂堂、安安全全的环境。

四是注重文明培育。按照“一村一方案”要求,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农民不仅摆脱贫困,腰包鼓起来,过上好日子,更让农民精神生活充实起来,活出好面貌。

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驻村扶贫重点要精准 关键靠合力根本在自己

中国经济网记者:请问山河村杨书记,您从市直机关到偏远山村,驻村三年,相信您一定有很多体会。请您谈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杨宏益: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脱贫摘帽,这是我们驻村扶贫的一件大事,更是全面奔小康的应有之义。要说体会最深,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重点要精准,关键靠合力,根本在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我们山河村沈达生一家子的脱贫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沈达生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右腿留下了终身残疾,妻子聋哑,有一对儿女,日子过得比较艰辛。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后,我们考虑到他身患残疾干不了重活,但做养鸡这种轻巧的农活应该没问题,于是专门制定一对一帮扶措施,帮他申请贴息贷款5万元,租借了近10亩用地,让他参加“雨露计划”学习养鸡技术,并用专项产业扶贫发展资金为他购买乌鸡苗,一年下来通过卖鸡蛋、鸡苗能赚一万多元。加上他原来学过水电安装,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兼职诏安电力公司提供的公益性就业岗位。他还承包了全村自来水管道维护,总的算下来一年能有2万多元收入。他的妻子也不甘落后,起早贪黑外出打零工赚钱。现在他们一家子不仅还清了欠款,顺利脱了贫,还盖起了新房子,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整合打造特色园区 扎实推动产业扶贫

福建日报记者:请问云霄县王书记,云霄县的农业大观园建设在推动产业扶贫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您能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王金狮:非常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云霄县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挥果蔬、茶叶、花卉、中草药等特色产业优势,按照“统一规划、特色凸显、品牌带动、点线联动”的发展思路,整合打造了农业大观园十个特色园区。

一是组织推动。成立农业大观园建设攻坚指挥部,实行“一个园区、一名县领导挂钩、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机制,整合资金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服务配套建设,改造提升园区功能,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是部门联动。聚合力量,齐抓共管。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规划、设计,建立园区重点项目储备库,向每个园区派出2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从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技术支持,实现农产品从田园到餐桌的全程追溯,让消费者真正安心、放心。县文体旅局负责“产业+旅游”推广,把各个园区融入所在区域文旅产业,串点成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各园区所在乡镇通过举办自由采摘、线上销售、农产品美食节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园区的吸引力、知名度。

三是品牌带动。以农业大观园为辐射平台,引进农业“五新”技术、引入“电商+”销售新业态,实施“市场牵龙头,合作社建基地,基地联农户,农户联市场”四轮驱动模式,建成一批高标准农业示范基地、农产品创新中心和特色品牌,打造出179家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38枚全国地理标志证明产品,成为全国地标第一县,带动2716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谢谢!

加快补齐短板弱项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记者:补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请霞葛镇吕书记介绍下,在脱贫奔小康过程中,你们是如何抓好补短板工作的?

吕自信: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抓好补短板工作。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发展环境。立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谋划争取民生工程项目,持续实施道路硬化亮化建设、安全饮用水、危房改造、贫困户房屋“九有”工程等项目,有效解决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耕地保护等问题。目前,全镇10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户户喝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二是加大基本医疗保障力度,健全保障体系。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及村医签约服务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新农保新农合参保率均达到100%,实行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解决贫困户、低保户等看病难问题。

三是加大教育设施投入力度,改善教学条件。加快建设洋岽幼儿园,建成五通中心幼儿园,购买多媒体教学配套设施,翻新霞葛中学教学楼并同步启动扩建项目,着力优化中小学校办学条件。

四是加大扶贫产业培育力度,增强造血功能。围绕我市提出的“党建引领产业扶贫”总体思路,以“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精准培育发展富硒八仙茶、荞头葱、鸡枞菌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养一批在种植、养殖等方面的致富带头人和“土专家”“田秀才”。2020年全镇10个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带动118户贫困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强化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

全力加快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邵书记,刚才您提到,漳州下阶段将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产业特色化、主体法人化、营销品牌化、发展绿色化、服务社会化等“六化”发展,您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吗?

邵玉龙: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强化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总结提出了加快农业“六化”发展。这也基本代表了漳州特色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

一是推动生产标准化。用现代工业理念、方法、标准指导农业生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动我市农业向集约投入、高效产出的方向发展。

二是推动产业特色化。找准比较优势,突出以特取胜、以质取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艺创新,努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促进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三是推动主体法人化。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和组织方式改革创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加快形成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四是推动营销品牌化。积极打响名牌、拓展市场、搞活流通,持续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漳州味”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五是推动发展绿色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将其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各领域,强化源头管控,抓好面源污染治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是推动服务社会化。坚持市场化导向,加快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大家!(记者 苏奕斌 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投稿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