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东山县创新军地司法协作“三式一体”机制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民生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东山县创新军地司法协作“三式一体”机制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5/03/25 18:12:0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45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近年来,东山县积极探索创新开展涉军矛盾化解、司法服务,创新富有区域特色的“三式一体”军地司法协作机制,打造服务广、机制全、质量优的涉军维权工作品牌,有力助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东山蝉联五届“全国双拥模范县”、八届“全省双拥模范县”作出积极贡献。

一、“立体式”保护,拓展服务格局。一是力量向“点”汇聚。整合县法院、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司法局和各驻岛驻训部队等单位机构,联合成立全省首家“军地司法协作诉非联动中心”,并以此为“聚力点”,率先将退役军人纳入涉军维权保护对象,并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设立工作窗口受理涉军事项,打造“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涉军服务新平台,实现更好维护部队、现役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该项目被确定为“全省法院首批司法协同创新项目”。二是管理沿“线”推进。坚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工作主线,制定《县军地司法协作诉非联动中心项目建设作战图》,将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三是服务全“面”铺开。推进涉军案件审判庭、军地司法协作诉非联动中心、退役军人法律援助中心“三个平台”的交互融合,率先在全省社区探索实践“网格化+军地司法协作”工作机制,设立6个涉军事项受理点,发挥综治网格员、农村警务助理熟悉社情民意优势,与现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建立常态化对话机制,密切军民关系,全方位满足多元司法需求。

二、“交互式”衔接,密切军地联动。一是教育宣传“多维融合”。探索“理论学习联动、党团工作联创、文体活动联谊”等作为文化共创新途径,把普法教育、法律咨询等工作,与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提升完善谷文昌纪念馆、东山战斗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二是扶贫助困“多方结对”。注重政策互通,与困难军人、军属、烈属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帮扶,三年多来开展扶贫助困、拥军优属、慰问老兵等活动300多场次,帮助解决“三属”的“生活难、住房难、就业难、医疗难”等问题664个。三是涉军维权“多元调处”。组建“涉军维权服务小分队”,扎实做好涉军非诉讼纠纷与诉讼纠纷的有效衔接,建立健全风险协查、前端疏导、多元调解、反馈回访等常态化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各方当事人达成共识、消除纷争。创新“键对键+面对面”法律服务机制,《人民法院报》头版报道“军地司法协作诉非联动中心”硬核保障驻岛驻训官兵合法权益活动。

三、“贴心式”服务,倾情化解矛盾。一是“把脉问诊”全覆盖。运用“平时接诊、预约看诊、远程问诊、集中会诊”四步诊疗,依托“涉军维权工作室”、“退役军人法律援助中心”、“老兵之家”等平台,前移维权服务关口,综合运用现场调解、上门调解、电话调解、网上调解等方式,及时为部队、现役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提供诉讼指导、风险防范等“订单式”服务。今年7月份以来,已合力化解涉军非诉讼纠纷6起,平均化解时长较以往缩短10天左右,办理满意率100%。二是“绿色维权”全流程。全市首创“涉军案件标识管理”模式,在法院设立“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接待岗”,确保涉军案件从立案、审理到执行,全程进入“绿色通道”,做到信息对接到位、风险防控到位、服务保障到位。三年多来办结各类涉军案件11件,诉前化解涉军纠纷26起,无一起案件上诉、无一引发上访,东山法院被推荐参评“全省优秀涉军维权合议庭”。三是“基层治理”全参与。推广“1+N” 双拥社会治理模式,广泛调动现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参与基层治理,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县、镇、村三级组织网络,联合开展社会治安问题专项整治、矛盾纠纷化解、平安法治宣传等活动17场次,着力打通服务保障群众“神经末梢”,推动形成止讼、化讼、少讼甚至无讼的良好氛围。今年7月,东山县入选“2020年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系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漳州中院、东山县委改革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投稿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