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漳州市涉海非法采(运)砂船舶综合治理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有效推进,着力打通监管和打击的“最后一公里”。
市交通运输局是此次综合治理行动的牵头协调单位。据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傅佳学介绍,今年以来,我市交通运输、海事、海警、自然资源、公安、海洋渔业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内河船舶涉海运输和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一定成效。
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各相关职能部门强化源头管理,对登记在漳州港籍的所有内河船舶进行全面排查分析,摸清摸实船舶及船东的具体信息,登记造册、建好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整治之初全市共有漳州港籍内河船舶296艘。
宣传发动,营造氛围。由市交通运输局和漳州海事局发出船舶限时召回通告,并将召回通知邮寄给船东,同时开展船舶整治进乡镇、进村入户等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船东思想认识,打消船东侥幸心理。龙海市对龙海籍注册的内河船舶逐船、逐人把关,以乡镇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为主力,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建立“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船”机制,查清非法挂靠登记的内河船舶信息,已动员114艘散货船及时注销转籍,占到龙海市全部散货船的66.3%。
加强协作,联合整治。交通运输、海警、海事、海洋渔业等部门,建立联合整治协作机制,狠抓关键节点和重点难点;以市政府、市安委会名义发函厦门市政府、厦门市安委会,要求查清厦门市登记在我市港籍的内河船舶基础信息,协同整治内河船舶涉海运输和非法采砂。整治期间,暂停全市1000吨以上的内河船舶登记,办理船舶注销业务的散货船173艘(其中注销并转籍至其他地市登记散货船68艘),目前我市现有登记的内河散货船舶共123艘(包括厦门市登记在我市51艘),同比下降58.5%。
市海事局:打击手段不断升级
自2017年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福建海事局开始针对性地部署打击采(运)砂船违法违规活动,近几年,陆续开展了“两船”〔内河船、采(运)砂船〕专项整治、非法采运海砂综合整治攻坚行动、“海安”“净海”等系列会战,打击手段不断升级,打击力度不断加大,惩戒措施不断加重。
据市海事局局长吴蔚介绍,今年以来,漳州海事局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968人次,船艇867艘次,查获采(运)砂船违法行为74艘次〔漳州籍采(运)砂船46艘次,其中内河船24艘次〕,完成处罚62艘次,处罚总额530万元。
市自然资源局:开展“地毯式”大排查
据市自然资源局局长陈华介绍,根据漳州市严厉打击海域非法违法采砂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从今年10月份起,市自然资源局在年初开展打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开展更加严厉的打击盗采海砂工作。通过全市“地毯式”的大排查及随机明察暗访,共发现57处堆砂洗砂点,其中8处合法,16处整改到位,30处正在限期整改,3处立案查处。同时疏堵结合,加大机制砂配套矿山出让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出让的机制砂配套矿山6宗,年产能1140万立方米,已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
市海警局:有力遏制多发势头
据市海警局局长陈燕得介绍,市海警局自2019年成立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聚焦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实际、严密部署,以“碧海2020”专项执法行动、漳州市打击非法采砂专项行动为抓手,大力整治海上违法采砂活动,严厉打击海砂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期间,共查办涉砂案件72起,查获违法采(运)砂船81艘,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94人,现场查扣涉案海砂约31万吨。其中,破获“3·25”团伙性特大非法采矿案件1起,查获采(运)砂船7艘,查处砂场5处,抓获犯罪嫌疑人50人,查证海砂1500万余吨,案值近5亿元,有力遏制了辖区敏感海域非法采砂活动多发势头,起到强力的震慑作用。
龙海市:包村包船 落实职责
龙海市委书记郑隆松介绍,漳州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综合治理行动以来,龙海市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由市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下设7个工作组。各涉船镇、村均由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包村包船、落实职责。龙海全市上下形成共识,一船一策、限时清零。经排查,注册在龙海的有172艘内河船舶、79艘沿海船舶;其中,内河船舶已注销114艘、扣押16艘、拆解11艘,沿海船舶已注销48艘、扣押13艘。(记者 俞映云 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