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打造幸福路 铺就振兴道——华安县创建“四好农村路”成效显著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民生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打造幸福路 铺就振兴道——华安县创建“四好农村路”成效显著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5/03/25 18:11:5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35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近年来,华安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要求,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一条条看得见、有温度的生态路、小康路、连心路,取得明显成效。今年8月,全省首部“四好农村路”建设微电影《幸福路上》拍摄完成,并在“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平台播映。华安县被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列入第四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一、建好农村路,铺就脱贫致富“康庄道”。一是政策保障先行。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坚持规划引领,先后制定出台《2013年至2030年华安县农村公路路网规划》、《华安县“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涉及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2018年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战略范畴。二是加快补齐短板。以打通出口大通道、畅通大动脉为主,近五年先后建成漳永、厦成高速公路,打破华安无高速公路的局面,构筑通往漳州、厦门1小时交通经济圈。策划完成总投资约1亿元的G358城关至二宜楼接待中心路面改造,完成境内5 条“镇镇有干线”公路,正在实施3条县道、两条对外通道、两个县内交通旅游圈公路建设。三是促进道路增效。以全县各主要旅游景点互联互通为重点,实施旅游主通道贯通、旅游环线建设、精品旅游路示范“三大工程”。投资约4.07亿元建设全县第一条PPP公路——上坪土楼群至大地土楼群公路;建成省级生态公路芹官线、汤晓丹故居连接线等6条集旅游、生态、文化、产业、安全为一体的“五合一”特色公路;二宜楼景区、七彩官畲、新圩古渡等重点景区实现“串珠成链”。目前,全县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200家左右,从业人员2500多人,辐射带动2200多位农民脱贫致富。

二、管好农村路,织牢安全出行“保障网”。一是健全管理制度。2017年以来,投资2.32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87.2公里。截至2019年底,全县交通公路总里程1569公里。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分级管理体制,成立县、乡、村三级路长管理体系,公开招聘县路长办工作人员1名和乡村道专管员26名,制定《华安县乡村道专管员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夯实管理责任。二是提升安全等级。2017年来,全县投资4523万元对县、乡、村道急弯陡坡、临崖傍水等396公里危险路段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极大地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2019年1月1日,正式投用超限高速精检双车道不停车检测系统信息平台,实现对货运车辆运输全天候实时监控。2020年计划投资1270万元实施123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施工前期准备。三是加大打击力度。建立健全治超联合执法常态化机制,县交通行政执法大队与公安、乡镇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违规占道、违章搭盖、超限超载等专项行动。2017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2万多人次,检查车辆4.5万多辆(次),依法查处超载、超限违法车2300多辆(次),卸载超载货物2万多吨,拆除非法改装车辆555辆;拆除违章建筑52处1541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杂物27处、2704平方米;纠正、制止各种违章行为624起。

三、护好农村路,绘就行车舒适“风景线”。一是推行“财政保障+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投入模式。逐步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养护资金保障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积极落实养护资金地方配套政策。2020年县财政配套专项养护资金729.92万元,确保县、乡、村道有钱管养,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100%,优良中等路率保持在良好状态。落实农村公路灾毁保险,2020年全县群养农村公路投保1398公里,共投入153.62万元,有效解决灾后公路修复资金难题。二是推行“规范化+专业化”养护模式。创新“日常养护与全县公路零星抢修工程打包招标”举措,从2019年3月起,71.7公里县道正式市场化养护,乡村道逐步实施“一镇一包”。着重抓好“四个养护”,即重点路段重点养、干线路段精心养、水毁路段突击养、病害路段及时养。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县级督查评估、养护季度检查工作,建立养护资金奖惩机制,按季度拨付养护资金,确保养护成效。马坑乡、仙都镇和高车乡先后被命名为漳州市“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三是推广“公路养护+精准脱贫”模式。设置农村公路养护公益性岗位,就地聘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村民担任养路员,贫困户“养护离家不离村、养护务农两不误”,不但养好了农村公路,而且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助力全县脱贫攻坚。至2019年底,全县贫困户户年人均纯收入达1.39万元,增幅达23%,357户1220人贫困人口已全部稳定脱贫。

四、运营好农村路,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一是优化客运资源。不断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将公交车服务范围拓展到城区边缘,以站场为枢纽、“村村通”客运体系为纽带,形成“城市公交+站场枢纽+农村客运”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开通县城及开发区公交线路7条,共投放公交车13辆,给予开发区园区公交运营每年55.8万元的运营补助;建成5个农村客运站,乡镇客运站场拥有率达56%;开通客运班线19条,覆盖100%乡镇政府驻地,可到达4个城市和地区。二是提升服务水平。推行智能公交管理,运用新技术,将运营的车辆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把营运车辆管理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开通网上办事咨询平台,方便群众办事,通过设置征求意见簿(箱)、举报投诉电话等畅通服务群众监督举报渠道,提高运输服务质量。三是方便群众出行。坚持“以城带乡、以干带支”的思路,绕城二期开通后,将城区公交延伸至周边的村庄,开通一条城关至官畲的农村客运班线,助推官畲旅游业发展。2020年4月11日,全市率先实行城区4条公交线路免费乘坐,极大提升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2019年底,全县通客车行政村91个,通客车率达到100%。(华安县委改革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投稿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