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4月10日晚上,“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讲堂”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一讲在逸夫图书馆五楼报告厅举行。台湾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朱高正先生应邀到场作了一场题为“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报告。报告会由何绍福副校长主持,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老师,教务处、通识课程办公室的老师以及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朱高正先生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过去,从传统文化了解民族,历史是民族的共同记忆。传统文化可以批评,但不能全盘否定,并以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儒学思想所起的作用为例,来强调传统文化对现代经济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
朱先生用诙谐、直白的语言讲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以自身为例,讲述三四十年如何走进儒学,对儒学思想从厌恶到着迷的过程。他说现在的本科生应该多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借此为鉴,正视自身的过去,认识自己,勇于做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他强调人在学习过程中应以自学为主,并为闽南师范大学学生推荐了几本书,其中尤其推崇《近思录》,希望广大学生能多熟读,以此提升个人修养。
朱高正,台湾人,朱熹第26代嫡孙, 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台湾地区前“立法委员”,民进党创党元老之一,著有《和平革命》、《康德的人权及公民权学说》、《走在理性的钢索上》、《周易六十四卦通解(线装版) 》、《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朱高正讲康德》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