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赋责任,强力保障。2017年,漳州市直五个部门联合印发《漳州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基层中医馆建设作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2018年,该项目被市委、市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近年来,全市共建设74个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项目,获中央补助资金1196万元。市、县均配套建设经费,其中2018年16家基层中医馆每家投入均在48万元以上,为全市基层中医馆建设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建机制,精准督导。市卫健委督促项目单位研究确定“选址、设计、招标、建设、投用”时间表,协调解决基层中医馆用房、用人等问题。2018年5月10日,市政府在平和县召开卫计系统项目推进会,下达项目建设责任清单,部署工作要求。同时,建立每周一汇总,每半月一现场办公,每季度一督查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中医馆建设顺利开展。
树典型,示范带动。开展基层示范中医馆建设活动,给予全市10个示范中医馆建设项目每家14万元奖补,支持芗城区东铺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墩卫生院、龙海市榜山卫生院等先行先试,通过召开现场会交流创建经验,组织参观学习。开展专项督查并通报,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发挥中医馆品牌效应,引导建设单位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全市乃至全省能发挥示范作用的中医馆。
育人才,优化服务。鼓励建设单位招聘中医药专业人才或选派人员参加中医师承、“西学中”培训或到市、县级中医院进修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市、县中医院还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或对口帮扶关系,定期安排中医专家到基层中医馆坐诊、讲座,开展传、帮、带,有效解决基层中医馆人才不足的问题。
重文化,营造氛围。各中医馆在环境形象和临床服务上注重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并在价值理念上融入中医药文化,让群众真切地感觉到“走进了中医的门、看到了中医的人、闻到了中医的味”,感受到传统中医独特魅力。
我市通过抓基层中医馆建设,发挥了中医药工作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不仅拓展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范围,增加了业务收入,而且提升了整体服务能力。同时,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中医预防保健、康复治疗,降低了医疗费用,使中医药服务真正惠及百姓。此外,我们借助中医馆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普及中医药文化,提高了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知晓率和认可度,营造了我市基层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杨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