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青春绽放 鼓舞飞扬
近年来,闽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闽南区域文化优势,传承、弘扬闽南文化,不断为校园文化注入新元素。
2009年成立闽南文化社团大鼓凉伞队,并先后参加了第十四届省运动会闭幕式、十一届、十二届漳州市运动会、第三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武林大赛开幕式的表演,获得了各方的青睐,已经成为闽南师范大学校园文化的一张名牌,这也是闽南师范大学长期服务地方的一个重要项目。今年,闽南师范大学大鼓凉伞队继承优良传统参加了第十五届省运会开幕式。其中由闽南师范大学学生排练的高山族舞蹈也在运动会开幕式亮相。
学校高度重视 确保工作推进
接到第十五届省运动会组委会的邀请后,闽南师范大学党委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由学校分管副书记召开专题协调会,对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如教务处负责协调各学院排练学生调课、请假等问题;各学院负责组织报名和参训学生出勤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勤处负责学生训练后饮食安排及训练中应急医疗工作;体育学院做好训练场馆的协调和安排;校团委做好排练计划及后勤保障工作,并全面统筹协调节目的各项工作。
排练部署紧密 形成工作合力
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闽南师范大学对整个训练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一是挑选一支素质较高的队伍。我们在去年参加市运动会开幕式600名大鼓凉伞队员中发动报名,从中我们也将学生中比较有热情和意愿、有一定基础的队员组成本次参训的队伍。二是制定一套后勤保障制度。为配合排练顺利进行,校团委对下属的校级学生组织进行了相关的工作分配,临时组建了三个工作小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医疗组。三个工作小组,由校团委老师统一协调,确保排练工作顺利进行。
9月1日——10月17日,闽南师范大学132名大鼓凉伞队成员和120名高山族舞蹈队员在龙文馆、达理运动场紧张有序地排练,每晚排练将持续两个多小时,同学们不畏辛苦,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动作、定点、配合音乐节拍等,不断提升节目质量。
在校彩排期间,漳州市领导、闽南师范大学领导、会务组多次观看大鼓凉伞彩排,并对彩排做出重要指导。他们肯定了同学们辛勤的排练,对同学们的表现提出了建议。领导的重视与指导,不仅督促同学们要更加的刻苦,还鼓舞了同学们的排练热情,为同学们在省运会开幕式上顺利演出增添了信心。
在将近两个月的排练时间里,闽南师范大学大鼓凉伞队积极努力,默契配合,彩排节目得到了高质量提升。应组委会部署,10月18日-24日,闽南师范大学大鼓凉伞队和高山族舞蹈队在校团委老师和各学院辅导员老师带队下,赴漳州市体育馆参加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的彩排。根据节目组排练时间的安排,闽南师范大学学生每天下午1:30到场排练,直到晚上9点或11点结束。同学们来不及休息,就在场地找个地方打盹,养精蓄锐,来不及吃饭就拿面包、牛奶当点心。“晚上彩排会到比较晚,有时9点回去,有时 11点回去。有时也会觉得比较辛苦,但时想到开幕式即将开始,也是很兴奋。”闽南师范大学周同学介绍到。
每天彩排时,演出人员在导演的统一指挥下,一遍又一遍地排演着。闽南师范大学二百五十多位学生在场上排练《家园》大型表演,其中包括大鼓凉伞以及高山族舞表演等。据闽南师范大学表演项目的负责人介绍,这个节目也是表演环节的重头戏,时长约有12分钟,表演的大鼓凉伞属于漳州传统保留的文化,而高山族舞蹈则是台湾著名的民族舞,节目将闽台特色进行组合,体现出两岸交流的和谐元素。
其中,在9月1日——10月24日彩排期间,闽南师范大学约300多名志愿者穿梭于训练场地,主要负责道具、矿泉水、卫生、点心等后勤工作,为排练提供强有力保障。
绽放硕果之花 彰显闽南文化
经过近两个月的辛苦排练,终于迎来了十五届省运会开幕式。10月25日晚5:30,省运会开幕式在漳州体育馆正式开幕,开幕式以“梦想在望·美丽福建”为主题。闽南师范大学选送的节目与中国人民解放军73133部队共同演绎了节目《家园》,闽南师范大学大鼓凉伞队和高山族舞蹈在节目中表演出色,打鼓学生,舞姿粗犷豪放,鼓声阵阵。持伞女生则舞动着造型别致的凉伞,踩着鼓点,翩翩起舞 ,淋漓尽致展现了漳州的人文风情。高山族舞蹈的学生手拉手进入赛场,围绕“土楼”,忽尔“挽手合围”,忽尔“连臂踏歌”,节奏感十足,舞姿曼妙,节目在灯光舞美的配合下,可谓是浓墨重彩。演出结束后,同学们对这支团结和睦的队伍表示不舍“经过近两个月的彩排,大家都很辛苦,但是在一起很愉快,是人生的一个经历,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一位大鼓凉山的队员说到。
此次演出闽南师范大学学生的精彩表演,彰显了闽南师范大学青年学子昂扬向上的青春风采,也诠释了闽南师范大学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精神风貌。这将进一步凝练闽南师范大学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推动闽南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