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组学术简讯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民生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一组学术简讯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5/03/18 09:50:0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415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陈清华教授应邀来闽南师范大学讲学
稿件来源:数学系
 
    应数学系邀请,福建师范大学陈清华教授于5月29日至31日来闽南师范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29日下午,陈清华教授在砺志楼114作了有关“教育硕士教育在师大——以数学学科为例”的学术报告。数学系副主任蔡建平教授,教育硕士导师周仕荣副教授、林梦雷副教授,兼职导师漳州普教室许耀德老师、漳州一中李两火老师、厦门五显中学陈长兴老师,以及2011级数学学科教育专业的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本次报告主要谈了五个方面:一、福建师大教育硕士办学的发展历程;二、福建师大教育硕士培养的文件规程;三、福建师大教育硕士导师的确认选聘;四、福建师大教育硕士培养的实践认识;五、福建师大教育硕士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日上午,陈清华教授在砺志楼304给全体研究生又作了场“编制名题背景试题,体现文化价值理念”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主要讲了四个内容:一、研究名题的现实意义;二、名题背景试题编制的原则;三、名题背景的高考试题编制举例;四、名题背景试题编制专题研究。
    两场报告会,陈教授声情并茂,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范蔚教授应邀来闽南师范大学讲学
稿件来源:教育系
 
    6月2日下午, 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范蔚教授应教育系邀请在逸夫宾馆三楼梯教作主题为“理解教学”的讲座。校发展规划处处长黄清教授担任主持人,教育系副主任蔡勇强教授及教育系部分研究生代表聆听了本次讲座。
    范教授以一个真实生动的高中老师的故事导入,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理解教学”。然后,范教授从“理解教学”的意思、特点以及如何实现理解教学策略等几个方面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理解教学”。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的师生受益匪浅。接着,在场的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见解,范教授一一耐心作答。最后,黄清处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在对范教授致谢的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再接再励,积极主动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讲座结束后,在黄清处长和蔡勇强副主任一行的陪同下,范教授来到创业楼201,与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老师开展关于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交流座谈。会上,范蔚教授针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学科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鼓励老师们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及论文写作。
 
集美大学王人恩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方盛良教授应邀来闽南师范大学讲学
稿件来源:中文系
 
    6月2日晚8时,集美大学王人恩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方盛良教授应邀来闽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作学术讲座,两位教授与中文系青年教师、研究生欢聚一堂,共同讨论古代文学研究课题。
    王人恩教授为大家讲述《林黛玉与冯小青》这一论题,主要讲述了文学作品的原型问题,他认为林黛玉的原型是晚明才女冯小青。王教授从八个方面来讲述冯小青为林黛玉原型的表现,主要为:具才与貌而善病短命;焚诗稿且所剩无几;都吐血而亡;均有预告在先;均悟性极高,过目不忘;止水、明镜、芙蓉花三者,二女皆爱;《葬花词》与《桃花行》;小青、黛玉均有绝意红尘,主动赴死的心理。王教授认为黛玉的形象浓缩了古代文化中诸多优秀因子,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独特创新,从而使黛玉成为不朽的典型形象。接着方盛良教授讲述《遇与不遇:一组寻访隐者诗歌之释读》这一论题,方教授首先为大家讲述了这个选题的来源,指出文学艺术间的相通性。然后从寻访隐者诗歌的起源和要素、诗风与诗艺、描摹与虚构、作者与隐者的距离、气度与格局五个方面展开论题。最后对于论文选题和写作为大家提出4点建议:一、研究对象不能影响和决定研究价值,但会影响审美判断;二、要注意某专题或某类作品的梳理;三、要精读作品;四、文学艺术是相通的,尽量多懂一门艺术。
    这次学术讲座提供了不同寻常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宽了中文系研究生师生的专业视野,加强了学术交流,活跃了学术氛围,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教授应邀来闽南师范大学讲学
稿件来源:中文系
 
    6月4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莅临中文系会议室,为中文系师生开展了一场《语文知识的维度》专题讲座。
    王教授首先明确界定“语文知识”是指“语文课堂交往中的知识”。它由“教师的知识”与“学生的知识”构成。这是不能混淆的,否则很难准确找到长期影响我们语文教学质量问题的真正结症。其次,在“教师的知识”与“学生的知识”之间,必须先区分出哪些是“教师的知识”;就目前而言,学界对“学生的知识”构成是缺乏深入研究的,也很难把握,但对“教师的知识”构成是清晰的,可以明确界定。紧接着王教授指出,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发起者、教学过程的根本因素所在,故弄清楚“教师的知识”体系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于是他进一步提出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必须具有系统的、理性的知识。即需要同时掌握语言学、文学学、文章学、心理学等门类的若干知识点。最后,王教授又从语文学习、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等方面对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流弊结合具体事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阐述,并就怎样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交流环节中,师生代表们踊跃提问,王教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精彩的报告使到场的师生受益匪浅。
 
中央电教馆刘雍潜研究员应邀来闽南师范大学讲学
稿件来源:教育系
 
    6月4日上午,中央电教馆刘雍潜研究员在旧图书馆报告厅为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教育信息化对云服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讲座。教育系副主任蔡勇强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教育系教研室教师及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参加了本次讲座。
    刘教授首先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硬件的堆积,而是要积极思考和创造新育人环境。接着,他深刻剖析了教育信息化对云服务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挑战。他说道:“我们除了要关注设备投入,更要关注有了设备之后教学怎么用、管理怎么用,如何利用技术创设学习环境。”最后,刘雍潜研究员就在场的同学们提出的关于教育技术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在为时两个小时的讲座上,刘雍潜研究员以他那厚实的学术功底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得在座师生们阵阵掌声。
    本次讲座不仅增强了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师生们对信息的敏感度,而且引导大家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对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朱敬东教授应邀来闽南师范大学讲学
稿件来源:教育系
 
    6月4日上午,一场关于教育技术学发展研究的座谈会在创业楼201举行。讲座由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朱敬东教授主讲,教育系副主任蔡勇强教授担任主持人。
    朱敬东教授首先阐明了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目前教育技术学的生存现状,提出两点解决策略:一是亮明牌子,说明身份;二是加强与外界科研项目的研究合作。朱教授指出,教育技术学要多与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提高各地区对该专业的整体认识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步打响名号。此外,他还提出要开放思想,逐步推进教育技术学改革,使之适应今后社会的发展。
    座谈会期间,以教育技术学研究室主任冉新义副教授为代表的老师纷纷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提问,例如“闽南师范大学与台湾某些高校教育技术学如何寻找契合点”、“云教育管理、云教育资源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等。朱敬东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详细地作出解答。关于“怎样构建符合中国需要的云服务方法”一问题,朱教授作进一步特别说明,指出云服务方法要结合中国国情,突出自己的特色,同时也要贴近基层,逐步发展。此外,他还将中外学术研究内容进行比较,进而指出外国的课题旨在小而精,中国的研究者在学术课题的选择上与外国还有一定的差距。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投稿

我要投稿